《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bit.ly/3k2P42Z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 1 天前

    打工要求提款卡、借放客戶錢,一年近15萬個警示帳戶,詐團怎麼「騙」來的?成為人頭戶怎麼辦?

    如果有人要跟你「借用」銀行帳戶,你會答應嗎? 台灣每一天詐騙財損高達3億5千萬元,儘管新聞常報導詐騙集團如何利用車手與人頭帳戶讓受害者討錢無門,政府亦時刻宣導不要隨便交出個人存摺、印章、提款卡,但去年(2024)經通報的「警示帳戶」就逼近15萬個,而這些交出帳戶的人平均年齡僅30.2歲。 為什麼這群年輕人會輕易交付自己的帳戶?根據司法現場實務,有些人是出於金錢需求,以8千~3萬元不等賣出帳戶,有人則是在求職或借貸時,一時錯信而被騙走帳戶。 這集,聽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李秉錡辦案多年分享,哪些話術其實在騙你的戶頭?不管是自願或被迫,一旦將自己的帳戶交給詐團,可能會犯什麼罪?而由警察機關裁處、為期5年的「告誡書」處分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來賓|前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李秉錡 製作團隊|李雪莉、藍婉甄、陳思樺 攝影|鄭宇辰 📍延伸閱讀: 【人設、話術、捲款潛逃,破解詐騙三階段,吸金犯如何利用「黃金護照」另開人生?】https://bit.ly/3GCMpMU 【偏門工作好吃驚?從檢察官和領錢車手的對話,看我們和詐欺犯罪的距離】http://bit.ly/42oGfJ2 【一宗集體拘禁虐待血案,揭露進化版的跨國投資詐騙如何在台運作】https://bit.ly/42CyxK4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0 分鐘
  2. 不分藍綠50席立委罷免案進入二階連署,能反映最新民意?有哪些新現象?記者一手觀察、政治分析與憲政體制比較

    4月18日

    不分藍綠50席立委罷免案進入二階連署,能反映最新民意?有哪些新現象?記者一手觀察、政治分析與憲政體制比較

    罷免,是我國憲政體制賦予人民的權利,過去一年來立法院裡的朝野對峙在社會激起罷免聲浪,根據中選會公布,已有35席泛藍陣營與15席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罷免案通過第一階段,進入只有60天連署期的第二階段。 台灣史無前例的大罷免潮,是怎麼開始的?可能有哪些結果?有人認為這是反映民意,且唯有如此才能化解當前政治僵局,也有人擔憂頻繁選舉動員於整體社會無益。 同時,有人擔憂頻繁選舉動員於整體社會無益。放眼國際,像台灣這樣直接罷免民意代表的設計雖然少見,但選舉次數不一定比較少?其他民主國家如美國、日本、韓國,碰到朝野衝突時是怎麼做的? 這一集,資深政治線記者何榮幸從歷史縱深與國內外憲政體制比較提出分析與觀點;而自罷免風聲出現即密切關注,實際採訪罷藍與罷綠團體的記者林雨佑,則分享在連署現場的觀察與思考。 來賓|《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記者林雨佑 製作團隊|方德琳、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楊子磊、黃世澤 📍搭配閱讀: 【大罷免潮觀察:為何核心志工30世代和女性居多?各方串聯策略有何不同?】https://pse.is/7frlll 【「我沒有要拯救世界,盼化作石頭激起漣漪」:專訪楊双子談上千作家連署罷免不適任立委】https://pse.is/7frlp9 【旅歐台灣人如何串聯大罷免?除了「中國因素」,反對的聲音又是什麼?】https://pse.is/7fs9an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3 分鐘
  3. 4月16日

    今天來敲婉|對中貿易制裁,是善變川普唯一不變的事?美中相互祭出高關稅政策,背後的算計與焦慮

    4月2日開始,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10~49%不等的「對等關稅」。短短一星期,全球貿易秩序被「打掉重練」。直至4月9日「暫緩」加徵10%以上關稅措施90天,各國才稍喘口氣。不過,中國被單獨排除在關稅緩衝之外。 無論川普1.0或2.0,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的態度始終未變。自今年1月以來,川普政府已向中國加徵高達145%的懲罰性關稅。但中國也不是省油的燈,除以向美國徵收高達125%的報復性關稅,也擴大限制對美稀土出口,此舉恐對美國軍工及科技業帶來衝擊。 此刻,川普與習近平猶如進行一場「懦夫博弈」(the game of chicken)。在兩國劍拔弩張的背後,存在哪些大國焦慮?誰是堅持到最後的贏家?還是兩敗俱傷?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搭配閱讀: 【一個美中不再貿易的全球經濟新局?川普關稅戰迫切的背後邏輯、戰略轉機與中國困境】https://pse.is/7ey3c2 【10張圖卡從川普2.0掀起的貿易戰,了解關稅是什麼,台灣如何被影響?】https://pse.is/7ezb7a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7 分鐘
  4. 未成年無照上路好簡單?無牌機車、人頭車主、融資公司,一條龍服務背後,沒說的法律與債務代價

    4月11日

    未成年無照上路好簡單?無牌機車、人頭車主、融資公司,一條龍服務背後,沒說的法律與債務代價

    2019至2023年,平均每年取締未成年駕駛案件43,000餘件;2024年底,台灣接連發生多起未成年無照駕駛汽機車的傷亡事故,年紀最小的駕駛只有15歲。 對此社會出現加重處罰、下修考照年齡的討論,但問題或許不只在交通法規裡? 少年無照上路、超速行駛等違規行為背後,除了上課打工需求與同儕心理,還有隱藏於網路社群的刻意誘惑——有心車行舉辦「跑給警察追」的地下盃與拍攝改車、競速、車技等短影音,針對「未成年」族群售賣無牌車、介紹人頭車主、牽線融資公司以比法定利率16%還高的利率借貸。報導刊登後,立委王世堅引用內容指出這些放貸行為助長交通風險。 為了解未成年駕駛原因與管理難題,系列報導3位作者接觸多名未成年駕駛,追問監理人員與警察現行取締、罰金、上課與禁考的實際效果,這集你將聽見一條圍繞未成年無照駕駛的產業鏈如何產生,並一起思考讓孩子安全上路的可能。 來賓|《報導者》未成年駕駛系列文章作者柯采瑜、張童寧、楊仁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陳思樺 攝影|楊仁 📍搭配閱讀: 【未成年無照駕駛的加速人生:當改車和競速文化、高利息借貸向少年招手】https://pse.is/7e8cdh 【罰鍰、道安講習與禁考,網得住未成年駕駛嗎?】https://pse.is/7e8ch4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分鐘
  5. 4月8日

    今天來敲婉|台鐵票價將調漲,但安全呢?獨家揭露火車開過頭、亂倒車,忽視SOP的嚴重事件

    在太魯閣事故四週年當天,《報導者》獨家揭露,2024年12月15日19時18分,一列區間車停靠高雄內惟站時發生疏失,列車超出月台3節車廂,當下司機員未遵守SOP通報,擅自改動ATP模式逕行倒車。所幸後方區間車在美術館站等待,未釀追撞事,而台鐵公司直到5天後,收到旅客投訴展開調查才知情。 火車「開過頭」不是小問題!2005年JR西日本福知山107人死亡的超速出軌事故,導火線就是司機員停站開過頭,為了「追回誤點」而釀禍;就在5年前,台鐵已發生過一次司機開過頭未通報、自行倒車的嚴重事件,同樣的問題為何一再發生? 今年6月23日起,台鐵將實施新票價,平均漲幅達到26.8%,相隔30年調漲,或許有助台鐵財務體質健全,但民眾更想知道的是,大眾運輸安全性能否同步向上提升?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司機改ATP逕行倒車?太魯閣事故4週年,獨家揭露台鐵未符SOP嚴重事件】https://pse.is/7dtsan 【太魯閣的眼淚:在停格的生命裡,家屬誓言監督改革「直到台鐵變安全」】https://pse.is/7dtsvu 【鐵道學會獨家評析:失真的台鐵體檢報告,半數改善項目未實質完成】https://pse.is/7duunf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3 分鐘
  6. 為何「來世不做緬甸人」成為傷痛的祝福?天搖地動的328大地震,聽見來自緬甸現場的聲音

    4月2日

    為何「來世不做緬甸人」成為傷痛的祝福?天搖地動的328大地震,聽見來自緬甸現場的聲音

    位於板塊交界處,台灣人對地震早已習以為常。大家或許聽過大樓晃動的聲音、經歷過停電的驚慌,但當本該平坦穩固的大地,突然像水面般起伏蕩漾,仍然讓人不寒而慄。 這正是台緬人楊萬利在2025年3月28日親眼目睹的景象。緬甸當地時間中午12點50分,一場芮氏規模8.2的強震襲擊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震央附近的實皆省更是災情慘重。萬利當時身在中緬邊境,雖然距離震央甚遠,仍清楚感受到劇烈震動。經歷過921大地震的她,仍難掩恐懼,更擔憂緬甸的家人和朋友是否安然無恙。節目上架的這天凌晨,她正帶著救援物資,日夜趕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隨行補給品除了日常應急用品,還有能短暫安放遺體的屍袋。 在台灣,民間援助行動也開始啟動。3月31日,導演趙德胤攜手在台緬生與華僑舉辦記者會,呼籲更多人伸出援手。從萬利與趙導的口中,我們得知災區的慘況:醫療資源嚴重匱乏,擔心餘震的民眾露宿街頭,更糟的是,在緬甸熱季40度高溫下,罹難者遺體已開始腐敗發臭……內戰未歇的緬甸,如何承受天災的雙重打擊?被軍政府嚴格封鎖的國境,又該如何讓國際援助進場?而身在台灣的我們,能透過哪些方式提供幫助? 這一集,我們先後訪問楊萬利與長期關注緬甸局勢的自由記者楊智強,聆聽328大地震後的緬甸聲音與呼聲。 來賓|「鳴個喇叭!緬甸街」創辦人楊萬利、自由記者楊智強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Sebastien Berger/AFP 📍關注更多資訊: 趙德胤|https://www.facebook.com/midiz.director 楊萬利|https://www.facebook.com/lily.yang.5477 近甸行動|https://linktr.ee/taiwanyouthformyanmar 📍搭配閱讀: 【美援急凍衝擊:泰緬邊境醫療、教育、庇護與新聞領域拉警報】https://pse.is/7d7clz 【中國協造「監控國度」,被禁臉書、鎖VPN、蒐個資的緬人反抗之路】https://pse.is/7d7ctq 【當我交出我的名字──政變後,緬甸青少年如何以僑生之名來台求生?】https://pse.is/7d7d58 【政變3年後,那些自緬軍倒戈的軍人們去了哪裡?戰局會逆轉嗎?】https://pse.is/7d7dbh 📍重溫集數: 【農夫的手拿起槍、11歲娃娃兵上戰場,聽和反抗軍待4天3夜的記者說:緬甸政變3年,人民為何持續對抗?】https://pse.is/7d7ema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9 分鐘
  7. 3月28日

    今天來敲婉|聽台灣軍事審判來時路與改革方向:修法要恢復什麼?共諜滲透軍人問題能解?

    近年,台灣因為共諜案遭到起訴的人數飆升,涉案者從民間滲透到軍方,除了退役將領,根據國家安全局公開資料,2024年因涉入國安案件遭起訴的64人中,有28位是現役軍人。為因應中國升高統戰攻勢,3月13日,總統賴清德提出「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並啟動配套修法」,以審理現役軍人涉及犯下叛亂、洩密、利敵、廢弛職務等軍事犯罪案件。 儘管一般民眾不受影響,但大家對「軍法」的印象經常是辦案瑕疵或冤案。《軍事審判法》也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大修,「非戰時」現役軍人犯罪改由一般司法機關審理,等於實質廢除軍事審判。 如今政府擬恢復軍事審判,真能因應中國統戰威脅嗎?前軍事檢察官認為,軍法對現役軍人威嚇性強,具象徵性意義,法律學者則指出,軍法審判的獨立性始終遭受外界質疑。軍事審判等修法期程預計4月上旬才會定調,但這段期間已引發不少討論。這集,我們將聆聽各方觀點,一同思考未來軍審改革何去何從。 製作團隊|詹婉如、陳思樺 📍搭配閱讀: 【倒退或改革?政府擬修法解凍軍事審判,12年未解難題與斷層該如何修補】https://pse.is/7c25ch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12 分鐘
4.9
(滿分 5 顆星)
8,692 則評分

簡介

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帶你走進採訪現場、聽記者們發現的第一手故事。   除了有訪談、有現場,更製作新聞摘要單元「今天來敲婉」、國際新聞單元「儘管世界爛透了」、藝術文化單元「他們的魔幻時刻」,以各種聲音形式,陪伴你關心世界、走入在地、聽見多元社會脈動。歡迎緊追《報導者》臉書粉絲團、Instagram、電子報,許願節目來賓、參與提問,告訴我們你想聽什麼。   贊助力挺台灣第一個以非營利基金會成立的媒體,無廣告、無付費牆、獨立又開放的《報導者》:https://bit.ly/2Ptvj6F   寫小紙條給Podcast編輯台:podcast@twreporter.org   關於《報導者》: IG:https://www.instagram.com/twreporter_podcast/ 官網:https://www.twreporter.org/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wreporter Twitter:https://twitter.com/tw_reporter_org 訂閱電子報:https://bit.ly/3k2P42Z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可能也會喜歡

內容受限制

在你所在的國家或地區,此單集無法在網路上播放。

若要收聽兒少不宜的單集,請登入帳號。

隨時掌握此節目最新消息

登入或註冊後,即可追蹤節目、儲存單集和掌握最新資訊。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