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的觀眾

被動的觀眾

出道 22 年的戴佩妮,自 2011 年成立佛跳牆以來,便早已踏出早期抒情流行的舒適圈,以樂團編制投入搖滾十多年。她在 2016 年的前作《賊》也有幾首另類搖滾曲。雖然期間她為許光漢寫的〈別再想見我〉、彭佳慧〈說實話〉等都是標準的「妮式情歌」,但沒預料到的是,讓人以為早已是搖滾掛的戴佩妮,又在六年後的《被動的觀眾》做回了 singer-songwriter 的自己。 由戴佩妮包辦詞曲和製作、同時邀來黃中岳、Mac Chew、Martin Tang 等多年合作夥伴的《被動的觀眾》,不僅重溯早期作品中清新簡約原聲吉他的吉光片羽 (〈我嚮往〉),「仙氣」唱腔再現曾經溫柔緻密的華語抒情風味 (〈隨風所欲〉);而自佛跳牆樂團帶出來的搖滾風味仍然有跡可循 (〈密室逃脫〉),以及合成器為歌曲鑲邊點綴的活潑質感仍如從前一樣游刃有餘 (〈多虧你啊〉)。 專輯《被動的觀眾》擁有一條含有隱喻的明晰故事線:〈密室逃脫〉的殘酷場景是不小心掉落的情感陷阱,同名曲精準擊中正在「被動」反芻不健康人際關係的聽眾,為愛情〈鬧劇〉唏噓,拒絕成為傷害自己的〈背信者〉,在低落的日子裡完成一句自我感恩的〈多虧你啊〉。儘管當年〈你要的愛〉中懷著少女心緒的戴佩妮早已長大,她對悲傷或快樂的情感駕馭卻一如既往地直白而貼近生活,帶有引發共鳴的質樸能量,像是用〈三四點了還沒睡〉中「找個人聊天也不太對」的失眠窘境換取每位 21 世紀「熬夜冠軍」的會心一笑,或是用〈小失誤〉中「一個人躲在房間哭」的白描寫實來擊中暫時迷失的失敗者。 若說清新抒情是戴佩妮在音樂上的舒適圈,那麼「做自己」則是她從人際關係裡的成長。專輯標題的「被動」和「觀眾」成為誘發反思的反諷,也蘊含著戴佩妮拿回體驗人生的主動權,成為療癒個人靈魂的主導者,撫慰自我生活傷痛或隔離下的孤獨心緒。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